毕业求职漫漫路

最近突然又开始面临一些抉择,本该尘埃落定的工作生活突然被一封邮件打乱了,想起来回顾一下自己的找工作历程。从16年4月份的开始找实习,一直到到16年11月底科大硕士毕业,中间一边在网易实习,一边准备各种面试,电面、视频面、现场面,一应俱全,个中滋味,五味杂陈,不足为外人道。可以说是一个艰难而又逐渐对自己认识明晰的过程。就好像当年本科毕业时一边在百度实习,一边DIY准备硕士申请一样,困难与压力并存却也收获颇丰。一旦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只能不断地向它靠近再靠近,中间会有高低起伏,峰回路转,坚持就是胜利;所谓尽人事,安天命。

仔细算来,我是从大三才开始写代码,开始接触Java,第一份实习去了师兄的创业公司,接触到Android开发,后来到大四又去了百度移动搜索做Android开发;起初打算吃技术这碗饭,也只是想着将来不至于身无长技,流落街头,后来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做一行还是得精一行,虽然直到现在代码也是写的挺烂的,可能也是缺乏一定的技术激情,写代码会有兴奋感,也没有那么强,有待发掘。

直到硕士临近毕业参加校招,才发现真的需要靠专业技术来安身立命了,第一份工作既不想舍弃大学的专业,也很难再有码农之外的好的选择,即使有,也是和coding息息相关的了。一开始是实习面试,遭遇各种挫折,每天做的事情基本是投简历,改简历,准备面试,查漏补缺;这一段经历在之前的博文中有提到过,暂且不表,幸好这段经历也为校招做好了铺垫。

校招分为几个部分,内推、统招、散招。内推的信息基本上都来自于部分实验室内部传播或者学校论坛内部传播,而且往往要求比较高,往往会专注于某个方向,因为一般都是某个方向的团队在招人,比如存储、广告、推荐这些具体的方向;内推这种形式对于MSC来说其实是毫无优势的,一方面没有实验室的内推人脉,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幸好还有北邮人论坛来获取这方面的信息,打进了内部;另一方面,授课型的master学业时间较短,也很难在某个方向上有深度研究,很难满足内推的要求;统招就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统一秋招了,一般是统一笔试再加上多轮面试了

所谓面试,三分运气,七分实力,八二定律展露无遗。校招中,20%的大牛收割掉了80%的special offer,剩下的80%的人去瓜分批发价和20%的sp,大家都各有各的纠结。最大的感触之一是如果你是一个90分以上水平的人,那么你可以凭你的实力去砍一堆offer,但是如果你是一个70到90分之间的候选人,从实力来讲,彼此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靠那么三分运气了。

这次往沪,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我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选择,曾经的北上帝都,心里也只是把它当做人生的过渡之处,最终还是要南下回到珠三角这个离家乡、亲人、朋友比较近的地方。而这一次,确是抱着换个地方奋斗的念头了。这几年从妖都到鹏城,再到HK, 辗转帝都,现在又去魔都,真是凑齐了个大满贯。每次搬家寄行李都嫌麻烦,但有时候转念想想,还年轻,跑一跑也无妨,现在不转转,过几年之后估计更难换城市了,也就释然了。

换一个城市,就是一个新的开始。虽然成本很大,甚至要牺牲一些东西,比如金钱,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暂时的(极力安慰自己目光要长远……)。